秋色如洗,月满情深。
9月28日,中国传统中秋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青年教职员工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学院的银龄教师们欢聚一堂,学院党委行政和全体师生,感谢银龄教师们远离家乡,将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奉献给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他们共叙“传、帮、带”宝贵经验,畅谈学院未来的发展前景,大家其乐融融畅所欲言,共同的目标希望教育事业焕发更加绚丽的光彩。
银龄教师是教育事业的宝贵财富。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目前共有129名教职员工,其中银龄教师就有21名,是学院最为重要的一支教师队伍。自从教育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滇西大计划”以来,已有来自全国多所知名高校的银龄教师36人加入管理学院的大家庭。他们是教育事业的瑰宝,是青年师生的引路人。他们告别舒适的生活环境,克服远离亲人、高原反应等困难,主动融入新的教学环境,这种精神令人动容、让人敬佩。
尤其令人是有些银龄教师即使年近古稀,甚至带着伤病,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教育家精神的生动诠释,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实写照。他们的到来,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校园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活力和老练的智慧支撑,推动了教育事业持续不断的向上向好健康发展。
银龄教师在管理学院硕果累累。
自银龄教师计划实施以来,各位银龄老师在教学科研、师资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他们手把手向70余名青年教师传授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指导帮助青年教师成功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课题多项,使许多教研室和青年教师在课题申报上实现了“零”的突破。数字商务系的国家贸易务实课程今年8月被评为国家级一流课程,实现学校国家一流课程“零”的突破,成为全校唯一一门一流课程,银龄教师功不可没。特别在暑假期间,银龄教师放弃休息,不辞辛劳为学院青年教师“磨课”,极大的提升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我们学院所有银龄教师都参与教学督导组工作,采用随堂听课、专项检查等方式,对教学工作各个环节提供咨询和建议,极大提升了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
在学科建设方面,银龄教师们深入参与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等工作,为学院乃至学校的长远规划和战略决策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更将各高校的优良传统和学术精神融入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的校园,为学院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银龄教师是立德树人的表率。
作为全国第一批应用技术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特殊使命。在这一过程中,银龄教师不仅有效缓解了学院学术带头人才紧缺的困局,更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速学科专业建设、夯实教学科研基础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师德师风的示范者。在您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倾尽丹心育桃李,奉献教育铸师魂”的高尚情操。他们在平凡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愿守清贫、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正是青年教师最好的学习榜样。
做好银龄教师的服务保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党组织和行政机关将不断完善银龄教师服务保障机制,为银龄教师创造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我们将继续把落实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计划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举全院之力做好银龄教师服务保障和教学科研工作安排。
我们将不断优化工作机制,为银龄教师发挥优势作用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共同推进学校建设发展。希望银龄教师不仅要“输血”,更要“造血”,帮助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期待您们做到“三个留下”:把教育教学绝招高招和好的师德师风留给年轻教师;把好的教风学风留给学院;把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体系建设好的标准留给学院。希望银龄教师们能够持续发挥余热,以丰富的经验和智慧,继续弘扬“蜡烛”精神,让“银龄”成为“引领”。我们鼓励银龄教师们不断开拓新领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与时俱进,继续践行教育家精神。我们也要求青年教师要积极主动学习,全力做好助教工作,用心听、积极学、动脑想,在银龄教师带领下,开阔视野、提升水平,迅速成长。
“莫道夕阳近黄昏,最美不过夕阳红”。各位银龄教师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通过各种方式继续为党的教育事业服务。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我们深深感受到,学院就是一个大家庭,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共创美好未来。
“洱海月照苍山雪,下关风吹上关花”。希望大理的风花雪月成为银龄教师生命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希望在大理教书育人的时光为银龄教师精彩的教育生涯中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携手同行,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中,共同谱写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