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蒙自:这样跨年……

作者:刘宝昌 杨成林    来源:云南蒙自市委宣传部    时间:2022-12-19 17:58:31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张艷全 吴雪菲 特约记者 俞可丰 王胜 刘宝昌 黄建春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1217日,记者从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蒙自•过桥米线节新闻发布会上获悉, 2022 12 30 日至 2023 1 31 日,云南省蒙自市围绕“百年过桥•终得一味”这一主题,在蒙自过桥米线小镇举办过桥米线节开幕式、产业学院发展研讨会、名特小吃及产品评比大赛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和游客在欢乐的氛围中跨年过年。

       中共蒙自市委副书记李兴权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媒体记者介绍:为了进一步展现蒙自“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文化内涵,带动过桥米线产业发展,增强“蒙自过桥米线”的地域特性和品牌形象。本届过桥米线节将更加突出主题性、创新性和趣味性,届时蒙自市将面向全市市民和外地游客,结合线上线下举行国潮动漫嘉年华、城市探索活动、美食推荐等系列活动,以文化促旅游促发展,以文化聚人气聚商气,进一步提升“蒙自过桥米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活动以“百年过桥•终得一味”为主题,旨在通过本次盛会,围绕过桥米线产业的优化提升发展,立足蒙自,走出蒙自,为过桥米线产业发展搭建平台,打造全域式、符号式、沉浸式的蒙自文化产品体验,延伸蒙自过桥米线产业链附加值,让蒙自更具历史的厚度、人文的深度和发展的速度。同时,通过今天的新闻发布会,进一步为“蒙自过桥米线”产业发展招商助力,希望能够引进料包(汤包、调味品包)制造、预制菜制作、预包装米线食品等产业项目;引进“中央厨房”和集中配送中心项目,引进集加工、包装、仓储、冷链、运输、冷藏销售为一体的产业运营体系;引进有实力的餐饮投资管理机构,秉持蒙自过桥米线传统工艺和技术标准,到全国各地开设上档次、有规模、有示范效应的加盟门店,共同培育壮大蒙自过桥米线产业。

       采访中,李兴权告诉记者,一碗过桥米线,承载着蒙自人民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的和谐美好传说;长长的米线,连接着蒙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昨天,弥蒙高铁正式建成通车,我们期盼着“蒙自过桥米线”名片,乘着飞驰的高铁,走出云南、走遍中国、走向世界!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全国各地的贵宾和媒体朋友们届时莅临过桥米线之乡、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蒙自,体验“过桥米线”的独特文化、感受“过桥米线”的无穷魅力,共创“过桥米线”的美好明天!

       发布会由中共蒙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蒙自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何泓瑾主持。发布会期间,蒙自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太星南,蒙自市工商信局局长彭岗,蒙自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唐甘宗分别就中国日报、中国网、云南日报、云南经济日报等新闻媒体记者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回答。

       据悉,“蒙自过桥米线”发展至今,由一碗米线变成了一个产业、一种文化、一个品牌、一种生活方式。目前,全市已有米线(卷粉)生产主体 28 家,米线餐饮经营户 2000 余家,从业人员近 2 万人。为做强米线文化“融合圈”,投资 4.96 亿元建成占地 276亩、建筑面积 14.5 万平方米,集特色饮食、娱乐、旅游区为一体的“蒙自过桥米线小镇”,投资 400 万元在过桥米线小镇建设过桥米线文化展示中心,编创了舞剧《乡愁桥之情》,出版了书籍《金汤银线—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蒙自过桥米线》。为立足产教深度融合发展,与红河学院联手共建“国际米线产业学院”,同时与绿地城投集团、万富集团、中机瑞玺公司等知名企业就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区建设进行招商洽谈,探索打造集“鲜米线+脱水蔬菜+浓缩汤汁+熟肉制品”为一体的自热方便米线产业链。

       据了解,“蒙自过桥米线”经过百年传承,现在已经成为蒙自独有的城市饮食文化符号。2009 年,蒙自获得“中国过桥米线之乡”荣誉称号;同年,“蒙自过桥米线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正式核准;2014 年,“蒙自过桥米线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经世界中餐业联合会会长办公会考察论证,授予蒙自市“国际(过桥米线)美食名城”的荣誉称号。这些成果,充分印证了“蒙自过桥米线”具有的无穷魅力。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