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山县民语讲员王翔用彝语宣讲十九大报告精神 薛丹 摄
十九大宣讲来到了黑鱼洞村
“各位乡亲,今天我把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等大家所关心的问题给大家讲讲……”近日,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维摩乡黑鱼洞村,民族语宣讲员王翔正使用彝语给村民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闭幕后,王翔就开始了这项工作。用民族语宣讲不仅互动性强,而且反响很好,深受村民欢迎。他说,到老百姓家里,用家乡话跟他们闲谈和沟通,能解答大家最关心的问题。
黑鱼洞村是一个有200多户,1000多人的彝族村寨。能歌善舞的村民们善于表演舞蹈“顶灯跳弦”,村子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的美誉。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国家对民族文化是否有扶持政策,成了大家最关心的话题之一。接到提问,王翔便把报告提出坚持民族自信、繁荣民族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一解答。
麻栗坡县小坪寨村瑶族群众听取十九大精神宣讲
今年52岁的村民杨仙秀自幼喜欢山歌,后来在本村组织了一批山歌爱好者进行学习排练。经过多年的摸索,一首首颇具特色的民族歌曲被传唱四方。“最近几年唱得最多的就是党的政策好,因为我们村里吃穿不愁,娃娃有学上,有路有房子,寨子像公园。”杨仙秀说,别看这里是农村,现在城里人都爱往这儿跑。
砚山县黑鱼洞村的彝族妇女绣出美好生活
世代以耕种为生的黑鱼洞村,随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的推进,这几年发生了大变化。“大公园”引来了城里人,妇女们绣出的刺绣产品还成了“香饽饽”。“以前做刺绣是给自己和家人用,根本没想过做刺绣还能赚钱。”杨秀芬说,比起种玉米和辣椒,做刺绣收入翻倍。供不应求的订单让自己每天带着4个徒弟都忙不过来。
傍晚时分,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黑鱼洞村的彝家屋舍,在幸福和谐的乡村画卷里,铮铮弦子声、悠悠的山歌萦绕心头,编织着彝族阿细人的幸福梦。
据统计,通过大力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云南省一大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音乐舞蹈、传统技艺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各民族文化共生共荣、和谐发展。2009年至今已累计建设680个民族特色村寨,成为民族文化的品牌、特色旅游的名片和展示美丽云南的窗口。
杨成林 刁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