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植树节由凌道扬和韩安、裴义理等林学家于1915年倡议设立,最初将时间确定在每年清明节。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新中国成立后的1979年,在邓小平提议下,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早春,一个暖阳洒向田园的日子,成熟的瓜果散发出更加深浓郁馨香的气息,云南省祥云县普淜镇杨家屋村魏学洪干完农活,便兴冲冲地回到家里,走进厨房拧开水龙头,清水哗哗哗的流进盛有青菜的盆里……看到有人来访,魏学洪忙停下手上的活,热心地介绍道:“政府不仅为我们盖起了新房,还架通了电、修通了水泥路,并将自来水接到卫生间和厨房……仅仅两三年的时间,村庄就从山旮旯变成了幸福巢。”
针对水是制约祥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祥云县以解决工程性缺水、资源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为目标,大干水利建设,在“十三五”期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4.18亿元,建成一批惠民生、利长远的民心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21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9.908万亩,新增蓄水能力1696.34万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3488.2万立方米,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不断提高,民生水利作用不断凸显。截止目前,全县水利设施总控制水量达2.32亿立方米,年可供水量达1.42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达30.19万亩,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条件明显改善,全县防灾减灾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祥云县境海拔高差悬殊,高峡谷地的地形地貌,干湿分明的气候,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旱、洪灾害常交错出现,旱灾多于洪灾,“干旱一大片,洪灾一条线”是境内旱洪灾害的真实写照。对此,聚力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灾后薄弱环节162件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水库安全隐患得到消除,安全运行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抓实防汛度汛,合理调配水源,科学应对水旱灾害;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群众逐步用上了“田间自来水”,解决了祥云渠道供水存在的季节性供水、输水损失大、供水成本高的问题;持续推进大型灌区工程建设,改造渠道长度20.6公里,配套建筑物73件,年节水212.96万立方米;实施水库塘坝整治,启动并完成162件灾后薄弱环节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改善灌溉面积1.91万亩,新增年供水能力412.3万立方米。
通过多年来的投入建设,昔日的旱坝子如今变成了“瓜果蔬菜香满坝,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生态之乡,祥云人民梦寐以求的“旱坝变绿洲”的梦想变成现实。兴水惠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祥云县水利发展“十四五”规划项目库从防洪、供水、水生态和信息化项目共4大类18个小项,规划项目共245件,总投资261.7亿元,从新时代水利发展新起点着力,认真贯彻执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抓实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实施智慧水利、强化水环境保护、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续写水利事业的新辉煌,为建成“区域产业中心城市”提供有力的水利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