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彝家走进新时代》
2月17日,砚山县维摩乡幕菲勒委会黑鱼洞村文化广场响起了一阵阵欢快的歌舞声,以“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中国梦•彝家春晚”为主题草根味十足的乡村春晚让来自该村和周边村寨群众及游客2000余人品尝了一道道丰盛的民族“文化大餐”。
砚山县黑鱼洞村黑鱼洞村位于砚山县维摩乡,全村共有200余户1100余人,是一个民风淳朴、具有浓郁彝寨风情的村寨,是云南省第四批“土风计划”项目、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文山州文明村、文山州妇联“美丽庭院”等项目示范村。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弦子舞”“彝族刺绣”和文山州非物质遗产项目“彝族顶灯跳弦等等,该村民间民族文化氛围浓厚,有老、中、青文艺队共20支,在该县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美誉。
《彝族山歌小调》
彝家春晚歌舞《唱文明新风》《彝家走进新时代》《彝族山歌小调》等10个节目轮番上演,晚会节目取材于美丽乡村、精准脱贫等根据现实生活题材,结合地方文化特色与传统,融入民俗风情,节目完全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整个晚会内容主要以“弦子舞”及“彝族山歌”及篝火等彝家特色民俗为主,讲述了乡村群众文化故事和新型农村文化娱乐形式,呈现丰盛、喜庆、祥和的“彝”文化。
彝语情景剧《阿哥阿妹舍不得》
“阿哥的弦子响,阿妹的脚板痒”……彝语情景剧《阿哥阿妹舍不得》,时而山歌对唱,时而牵手跳起弦子舞,地道亲切的彝族语言赢得彝族同胞经久不息热烈的掌声。具有彝族传统文化特色的春晚节目,勾起了村里在外务工青年的浓浓乡愁。
“感觉我们村的春晚一年比一年热闹,好多年没见的同乡也都回来了。”在广东务工的黑鱼洞村民王建国连续做了7年乡村春晚主持人,每年临近春节,他都特意早早的赶回家过年,准备春晚活动的一些事宜。
“每年过春节,我特别期待就是大年初二的“彝家春晚”了,说的是我们彝家人自己的事,唱的是我们彝家人的自己的歌”该村彝族山歌传承小组组长杨仙秀如是说。
黑鱼洞村支部书记李绍真:“我们的春晚表演的节目呈现的是村里群众生活当中发生的真实故事,都是村民熟悉的人和事,尤其是彝语情景剧更让村民开心的同时,在欢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黑鱼洞村‘彝族春晚’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彝族优秀传统文化,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述说我们彝家人的中国梦,农民们喜欢这种过年方式,需要这样的‘春晚’。”幕菲勒村委会副主任赵礼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