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 环球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据悉 近年来,红色旅游浪潮迭起。据统计,近3年来,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11月19日至24日,以“推动中俄旅游合作交流,加快红色旅游国际化发展”为主题的2018中俄红色旅游合作交流系列活动在山东省临沂市举办,来自俄罗斯政府机构、社会组织、旅行社的80多名代表考察了中国红色旅游路线,推动中国红色旅游的国际交流合作。
深挖红色资源 开拓旅游市场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436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共接待游客4.84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83%,相当于国内旅游人数的17.13%;实现旅游收入2524.98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5.73%,相当于国内旅游收入的10.32%。
当下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是文旅融合的生动体现,更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但另一方面,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形式,红色旅游的主动性消费和市场化程度偏低。“要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深入挖掘、科学规划、有效开发,建立品牌体系,提高市场认知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建议。
根据中国红色旅游景区分布情况,本次活动面向俄罗斯及中国游客发布了红色古都游、红色海滨游、好客山东红色游、毛泽东故乡游等7条红色旅游路线,有效统筹、串联起全国的红色旅游资源。同时,临沂、长沙、湘潭、遵义、延安等18个中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联合发布《共同推动红色旅游发展的倡议》,完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红色旅游市场化、国际化发展。
“红色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包括但不限于红色旅游资源。”北京博雅方略文旅集团首席顾问、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认为。以沂蒙地区为例,其文化基底是齐鲁文化,曾涌现出曾子、荀子、颜真卿、王羲之等历史人物,基于此,临沂将历史文化和红色资源结合起来,推出了5条山水圣人红色旅游路线,此外,还通过舞台剧《沂蒙组歌》展现了沂蒙精神。
“旅游演艺是当前旅游市场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精神转化为‘看得见的历史’,从而实现传统解说和宣传难以达到的共情效果。”厉新建说,“此外,在实物陈列、场景展示的基础上借助VR等现代科技手段,也可以赢得更多年轻游客。”
彰显地域特色 活跃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