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环球记者从文化和旅游部据悉“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近年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这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需要所作出的战略抉择,也在2018年文化和旅游领域继续得到践行。
正如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所说,“民间交往的扩大和旅游交流规模的增长有利于夯实国家关系的民意基础”。无论是主场外交活动中展现出的大国自信,还是与其他国家、地区互办文化年、旅游年展现出的大国风范,抑或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展现出的大国担当……文化和旅游正为中国外交事业注入强劲动力,书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力主场外交尽展大国自信
201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这一年的中国外交颇具亮点,尤其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4月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6月举行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9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12月在上海首次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在这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中,文化和旅游在夯实人文支柱、增进人员往来、密切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正式举办前,上合组织成员国文化部长第十五次会晤与上合组织成员国首届旅游部长会议分别举办,达成诸多共识并签署《2019—2020年落实〈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旅游合作发展纲要〉联合行动计划》。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旅游研究所所长蒋依依说,一场场举世瞩目的外交活动是探讨不同文明与文化共存同荣的重要平台与契机。文化和旅游是文明对话与文化交融的最好渠道。“我们需要以文化和旅游为载体,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动国家间纵深合作,探索化解历史问题的突破口。”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各个主场外交活动也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展示传播和中国旅游资源的宣传推广。如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期间,新闻中心开辟区域,进行音乐、书画及非遗展演,并安排青岛概览等场外走访线路,让国内外嘉宾了解青岛之美。
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期间,新闻中心随处可见天坛、故宫等北京景观,并设立非遗互动区,展示古都新貌。一位埃及记者参与体验后说:“这些国际会议就像一扇扇窗口,将中国文化与旅游的成果,以最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紧跟开放步伐尽展大国风采
近年来,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文化与旅游领域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