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作者: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0-05-12 09:07:21
报道:杨成林 夏万举 彭建清 刁燕燕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新闻报道  2020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

2020年511日下午在省委1号楼D层第一会议室举行2020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主会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田虎青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大家参加2020年云南省两会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主题新闻发布会。今天的发布会我们邀请了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统计局负责同志,向大家介绍一年来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领导,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同志;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浦丽合同志;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启荣同志;

云南省统计局副局长殷国俊同志。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新闻单位和省内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光临。

首先,请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同志介绍情况。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发布新闻

       首先,我代表省发展改革委感谢记者和媒体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全省发展改革工作的关心、支持、帮助和理解。下面,我介绍一下2019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2020年的工作重点。

一、2019年以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9年,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和六稳各项工作,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经济实现较快增长。2019年,省委、省政府早谋划、早部署,出台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22条措施、一季度经济平稳开局工作指导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省经济发展呈现不少新亮点。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居全国前列,经济总量达到2.32万亿元,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二是我省2019年年度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开工和投资完成等情况较好,被国务院纳入2019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激励名单,国家将在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既有专项中安排投资,用于奖励支持我省相关专项项目建设。这是国务院督查激励我省的唯一全省性工作。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2.6%,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形成投资、消费双拉动新格局。以电力为主的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能源、烟草双强支撑新格局加快形成。

       (二)发展环境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一部手机办事通引领政务服务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534个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指尖办。全面推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和营商环境红黑榜制度。投资环境不断优化,逐步实现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网通办。为实体经济降成本1350亿元。市场化改革取得积极进展。“1+1+X”国资监管和国企发展新模式加快构建,产权保护制度改革逐步完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全面推开。电价市场化形成机制逐步完善,省内交易电量首次突破1000亿千瓦时,达1045.4亿千瓦时、增长23.8%。开放型经济持续加快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中缅经济走廊论坛,配合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加快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部际联席会议第6次会议。实施云南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17条措施,推动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合作建设。跨境人民币结算余额累计突破5000亿元。民营经济持续发展。实施民营小巨人企业培育工程,新增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113户,新确定100户省民营小巨人企业,8户企业入选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成功创建4个国家小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民营经济户数突破300万户。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稳妥有序推进。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争取到新增政府债务限额925亿元、增长35.6%,发行置换债券226.2亿元,全省地方政府债务率逐步下降。

       (三)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利用绿色能源优势引领绿色制造发展,绿色铝、绿色硅产业布局基本完成。绿色铝创新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鹤庆、鲁甸、富宁和隆基股份楚雄、保山、丽江以及阳光能源曲靖等绿色铝、绿色硅先进制造项目建成投产,东风云汽一期、江铃新能源汽车昆明基地总装线、中汽中心高原试验室一期等项目建成,全省载能绿色制造业产业布局基本形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先进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3%26.9%。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超过8亿人次、增长17.4%,实现旅游总收入达到11035.2亿元、增长22.7%。新增14家国家A级物流企业,5A级物流企业达7户。

       (四)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取得积极进展。绿色能源牌方面,绿色能源装机、发电量占比分别达84.1%92%,分别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约46个、67个百分点。省内用电量占比提升到52.3%,实现了我省从发电、送电大省向发电、用电大省转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42.9%,高出全国28个百分点。生产页岩气6204万立方米。绿色食品牌方面,新认证三品一标”1525个,评选表彰2019年云南省“10大名品、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新增1376一村一品专业村镇,创建一县一业示范县20个、特色县20个。农产品成为全省出口第一大项商品,出口额达331.2亿元、增长29%健康生活目的地牌方面,心血管、呼吸、中医3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试点落地云南,滇东北(昭通)、滇南(红河)、滇西(大理)和曲靖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启动建设;旅游革命三部曲成效显著,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加快推进。

       (五)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90个县(市、区)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6000公里,高铁里程达1105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近2万公里。重庆至昆明高铁云南段开工建设,大理机场改扩建竣工,成都至昆明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永仁至广通段、成都至贵阳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云南段建成通车,玉溪至蒙自至河口铁路提速改造完成,复兴号动车首次开抵中越边境国门口岸。乌弄龙、黄登等水电站和500千伏永昌输变电工程投产,投运天然气干支线管道2010公里。滇中引水工程抓紧推进,新开工重点水源工程63件。基站改造、冷链物流配套设施建设有序推进。

       (六)数字云南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举办首届数字云南区块链国际论坛,筹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成立云南省数字经济开发区、建信云能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市被列为全国首批开通5G的城市,16个州市建成5G基站1342个。实现电子发票、普洱茶溯源、农产品质量追溯、供应链金融等区块链技术应用落地。一部手机云企贷”“一部手机办税费上线运行,一部手机系列产品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

       (七)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效果显现。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创建规范有序推进。印发实施美丽县城建设指导意见、建设导则和建设流程等配套政策文件。对2018年获得省级财政奖补支持的特色小镇继续巩固提升,兑现21云南省特色小镇奖补资金25.5亿元。美丽乡村和美丽公路加快建设。全省91%的乡(镇)镇区和92%的村庄实现生活垃圾收集处理,62%的乡(镇)镇区实现生活污水收集处理,3674个行政村建成污水处理设施。昆明至丽江、昆明至西双版纳、长水机场至昆明主城区3条美丽公路基本建成。厕所革命深入推进。城镇建成区旱厕全面清除、重点旅游城市均配备A级旅游厕所,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到82%。污染防治力度持续加大。全面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省城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92.8%96.8%。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过98.1%

       (八)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一是就业和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发放贷免扶补、创业担保贷款125.2亿元,扶持8.5万人创业,带动吸纳22.7万人就业;失业人员再就业15.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2.4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5%、调查失业率5.2%。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6238元、11902元。二是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加快完善。全省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4.7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84.33%23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和71个州(市)分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云南医院投入运营成效明显。全面取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大病保险封顶线。三是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县、乡、村体育基础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7.7%75.7%92.9%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品牌赛事规模逐年扩大、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开展以送戏下乡为主的惠民活动,演出1.4万余场。四是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实施《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昆明市、红河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市),新平县、双柏县等10个地区或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单位)。沿边地区贫困发生率降至5%以下。五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全年累计上涨2.5%,涨幅比全国低0.4个百分点。针对下半年猪肉价格上涨的态势,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鼓励生猪生产,投放储备猪肉增加市场有效供应。及时启动了价格临时补贴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对享受国家抚恤补助的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正在按月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失业人员进行补贴。六是精准脱贫攻坚战成效显著。迪庆州、怒江州贫困发生率分别降至0.53%10.09%27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降至3.5%十三五期间,国家下达我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99.6万人安置房已全部完工达到入住条件。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省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对经济稳定运行、基本民生保障、脱贫攻坚等带来严峻挑战,一季度,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比下降4.3%。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部署,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经济发展,防控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及时出台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7条措施及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外贸稳增长、推进复工复产等系列政策措施。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全省疫情防控成效进一步巩固,今年,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比1-2月明显收窄,小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经济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二、2020年重点工作考虑

       下一步,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全力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重点做好以下具体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二是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不断巩固防控成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扩大有效投资,降低疫情影响;提振消费、增强市场活力;拓展市场、稳定对外贸易,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三是全力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四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培育步伐。推动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施好绿色能源战略,科学谋划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电网改造和智能电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加强云南能源国际枢纽和能源交易中心建设,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利用绿色能源优势,引领绿色、先进制造业发展,加快推动一批绿色铝、绿色硅先进制造项目建成投产。深入推进世界一流三张牌融合发展,大力推动数字经济赶超发展,加快创新型云南建设,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五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切实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六是着力推进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美丽县城和特色小镇建设,加快绿色经济发展。

       七是大力推动市场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积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推动开放合作取得新突破。

       八是努力提升民生福祉水平。着力提高收入水平,全面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浦丽合发布新闻

       首先感谢大家对工业经济发展给予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2019年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八大产业建设、三张牌打造和数字云南建设,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狠抓工作落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明显成绩,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2019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5301.51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全国第5位。

       二是八大产业培育和三张牌打造取得多点突破。合盛硅业、隆基项目顺利签约,隆基二期、曲靖阳光、晶龙等项目建成投产,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山东魏桥顺利落地,富宁神火、海鑫铝业顺利投产。东风汽车、江铃汽车竣工投产,北汽新能源成为我省首个可规模生产新能源乘用车的企业,五龙汽车获得全球最大氢能源客车订单。评选表彰第二届绿色食品“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博浩生物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万寿菊种植和叶黄素生产企业。通盈、新绿色、神威等项目落地,贝克诺顿阿莫西林成为该品种国内第二家、我省首家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企业,沃森生物成为国内首个、全球第二个生产13价肺炎疫苗生产企业,云白药痛舒胶囊成为国内第一个获得FDA批准进入临床研究的民族药。

       三是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共淘汰炼铁产能166万吨、炼钢60万吨、水泥熟料581万吨、焦炭129万吨;完成21户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企业搬迁改造。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实施千亿技改工程,组织“3100”50个技术级创新项目,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6家,鑫圆锗业创建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云内动力成为全国质量标杆。推动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和绿色制造,实施2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认定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10户、单项冠军7户、绿色工厂22家、绿色园区3个、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企业5户。3户企业成为全国能效领跑者,安宁、东川、兰坪进入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名单。全年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7%

       四是工业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工作,牵头推进落地5亿元以上项目18个,协议投资额达300多亿元,已签约正推进5亿元以上项目10个。昆钢本部环保搬迁、其亚水电铝材一期、溢鑫铝业二期等项目启动,云锡异地搬迁改造、创鑫新材料等项目有序推进,龙蟒佰利联一期、海鑫铝业鲁甸水电铝等项目建成投产。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全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7%,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2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9%

       五是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夯实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出台数字云南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启动数字工信和四个平台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工业互联网公共平台和2个行业应用平台落地建设,上云上平台企业突破5000户。实施三化改造项目28个、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38户,贯标全国排名上升到第16位。推动数字产业化,谋划建设区域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成功承办中泰数字经济合作部长级对话机制第一次会议,闻泰5G智能制造项目顺利开工,紫光芯云产业园、京东方、航天科工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2019年,全省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400亿元。

       六是持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梯次培育市场主体,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突破1800户,新确定100户民营小巨人企业,8户企业上榜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4个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28户规上工业企业,民营经济户数突破300万户。打出服务企业组合拳,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全年发放贷款195亿元,惠及企业9176户。为企业降低铁路运输成本7亿多元。扎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共清偿358亿元,清偿进度达64.1%,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发展任务繁重。尤其是当前国际疫情蔓延,内外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的状况下,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加大六稳工作力度,扎实做好六保工作,聚力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帮助中小企业纾困解难,抢抓新机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全年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确保十三五工业和信息化工作圆满收官。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启荣发布新闻

       首先感谢长期以来大家对财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简要向大家介绍一下2019年、20201-4月全省预算执行情况和2020年财政预算安排、财政重点支出和政策情况。

一、攻坚克难,财政收支平稳运行,全力服务和保障好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

       2019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省财政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新发展理念,提高政治站位,践行初心使命,按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求,严格执行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的预算,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统筹资金保障重点支出,切实加强财政预算收支管理,全力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

       (一)财政收支平稳运行,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73.5亿元,增长4.0%,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其中,税收收入1450.6亿元,税收占比继续保持在70%以上,实现了财政收入量和质的稳步提升。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对我省补助力度,规模达3810亿元,增量、增幅均名列全国前列。尤其是经过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比较好地解决了多年以来我省一直反映的二级公路债务中央补助问题,争取偿债补助资金290亿元,极大缓解了全省财政收支矛盾和偿债压力。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770.1亿元,完成年初预算的106.1%,增加695.1亿元,增长11.4%。支出力度持续加大,预算执行进度明显加快,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得到了有力保障,为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2019年,全省财税、人社等有关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减税降费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关于减税降费的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深化增值税改革、降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等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2019年,全省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税360.39亿元,其中,减少地方税收188.8亿元;累计为企业和个人减少社保缴费97.94亿元,实现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零。全省387.6万纳税人、98%以上的小微企业、94%的民营经济主体享受到减税政策红利,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三)集中财力,重点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19年,在财政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发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积极筹措资金,将有限的财政资金重点投向促进经济平稳持续健康运行、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最美丽省份建设、持续加强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提升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等重点领域。2019年,全省民生支出4955.1亿元,占比达73.2%,其中:中央和省级财政投入脱贫攻坚1222亿元,增长28.6%,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0.5亿元,增长37.1%;中央补助和全省各级财政安排教育支出1100.5亿元,教育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4.7%;中央补助和全省各级财政安排卫生支出619亿元,增长8.7%。全省节能环保支出231.2亿元,增长36.1%,重点支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筹措安排中央和省级五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05.5亿元,增长35.5%,有力保障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其中,筹措安排综合交通建设资金626.2亿元,增长48.4%,筹措安排水利建设资金140.7亿元,增长12.7%;省对下补助3614.3亿元,增长15.1%,通过持续加大财力下沉,帮助基层缓解收支矛盾,兜牢县级三保底线。

二、强化保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2020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安排,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全力支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一)全力保障疫情防控防治资金。省财政厅切实强化资金保障,按照应保尽保、全力保障的原则,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开辟疫情防控资金拨付绿色通道,全力支持疫情防控防治。截至20204月末,全省各级财政筹措下达防疫补助资金24.1亿元,拨付医疗保险基金93.3亿元,支持患者救治、医护人员补助、医用物资及医疗设备购置和边境疫情防控等。在中央财政承担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个人负担救治费用60%的基础上,剩余40%部分由省级财政兜底,不增加州市和县级财政负担,确保患者及时得到救治。预拨中央和省级财政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资金33.6亿元,支持基层加强疫情防控。

       (二)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政策。在全国率先出台疫情防控防治资金管理指导意见。制定新冠肺炎救治资金操作流程,建立政府采购绿色通道,规范救治资金的结算工作。会同发改、工信等部门,研究出台紧缺防疫物资增产增供政策措施,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稳产达产、保供增供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关爱一线医护人员政策的基础上,对一线医务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在职称申报、项目申报和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三)积极支持经济平稳发展。为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省财政厅深入开展疫情对经济运行影响的预研预判,会同发改、工信、税务等部门研究细化兜底采购收储、减免税费、延期缴纳税款和社会保险费、失业保险返还、减轻住房公积金缴存负担、减免经营性房租、职工培训补贴、保障重点领域支出等具体措施,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应对疫情稳定经济运行22条和支持实体经济发展17条政策措施,全力支持企业复工达产。统筹安排60亿元,采取贴息、补助、担保等方式对受疫情影响较重的文化旅游、住宿餐饮、交通运输、高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行业及冷链物流建设进行专项扶持。提前预拨各部门项目支出和与中央配套、应急救灾等急需下达资金共251亿元,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开工建设。随着形势的发展,省财政厅将继续研究采取进一步的支持政策措施。

三、统筹财力,紧扣目标任务,助力如期全面脱贫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全省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确保财政收支平衡,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全力支持落实六保任务,使积极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成为应对疫情防控和推动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全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全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2020年,省级财政将安排286亿元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增长48.8%,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45.8个百分点,其中:安排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75亿元,比上年增长25%,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挂牌督战县,对两不愁三保障和农村饮水安全突出问题及重点任务,经界定的硬缺口由省级财政兜底保障,确保16个挂牌督战县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筹措安排130.1亿元用于省级债务还本付息支出,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统筹安排资金52.4亿元,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8个标志性战役

       (二)支持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围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培育,安排96.2亿元支持八大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创新型云南建设等,加快构建面向2035年的现代产业体系。安排10亿元支持旅游景区免门票补助和半山酒店建设等。

       (三)牢牢兜住基本民生底线。安排247.9亿元支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增长5%,高于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幅2个百分点,把保居民就业放在首位。筹措安排18.6亿元,支持做好稳就业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筹措安排28亿元支持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筹措安排77亿元支持教育优先发展,其中:2020年安排40亿元支持高中教育发展。筹措安排72.4亿元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安排30亿元支持加快补齐基本医疗卫生领域短板,支持双提升工程建设。筹措安排25.8亿元支持加强粮食储备、煤炭产业整合重组等,强化粮食能源安全保障。

       (四)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安排121.1亿元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增长3.9%,其中:安排19.6亿元支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安排15.7亿元支持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和农村公益事业、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五)持续加力五网基础设施建设。安排224.6亿元支持五网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增长3.6%,其中:安排100亿元全力支持县域高速公路能通全通互联互通工程,安排40亿元支持全省铁路建设,安排20亿元支持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安排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40亿元,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在完成第一批提前下达2020450亿元专项债券发行和加快使用进度的基础上,加快发行使用中央第二批提前下达的546亿元专项债券,发挥有效拉动投资重要作用。

       (六)加大财力下沉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全省财政收支压力前所未有。面对疫情冲击,财政收支形势严峻,基层财政运行尤其困难。我们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加大省对下补助力度,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作为重中之重,2020年年初,预算安排省对下转移支付补助3926.4亿元,比上年增长8.6%,年度执行中将积极争取中央支持,进一步加大省对下补助力度,支持基层财政平稳运行。同时,支持各地减轻债务还本付息压力。2020年,省本级暂停土地出让收入计提政策,预计留给各地补助收入70亿元左右,由各地统筹用于偿还保障性安居工程、教育、水利等领域的债务。新增补助各地二级公路债务化债资金50亿元左右;从2020年起,持续安排资金支持贫困县偿还易地扶贫搬迁债务本息,2020年安排20亿元。

       (七)支持平安云南建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安排64.5亿元支持平安云南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增长3.7%,安排35.7亿元重点支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化解法检系统债务、反恐维稳、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国防动员等。支持边境小康村高质量发展示范试点。以支持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创建工程等为重点,加大对民族团结进步建设支持力度,2020年将抵边自然村居民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500元。

       (八)支持辐射中心建设,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安排17.7亿元支持辐射中心建设。其中,安排6亿元支持中国(云南)自贸区建设,安排5亿元支持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办。

       我们将对照十三五规划,统筹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实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补短板行动计划,确保完成规划各项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

       为确保完成2020年各项目标任务,持续推进高质量可持续财政建设,服务云南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大局,我们将切实做到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党对财政工作的全面领导。更加自觉和牢固树立服从服务于的理念,坚持算好政治账、全局账、长远账,切实为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理好财、服好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提供财力保障。二是坚持主动对接争取中央更大支持。抢抓中央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抗疫特别国债、扩大专项债规模等机遇,加强相关政策的分析研究和项目对接,争取中央财政更大支持。三是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继续深化各领域财税体制改革,建立完善国有资产报告制度,着力健全地方税体系,推动建立更加完善财政体制机制。全面实施零基预算,加快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现代预算制度。四是坚持向统筹要资源。适当提高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比例,构建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政策体系。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大幅度压减非刚性、非重点支出和公用经费,加大预算统筹和盘活存量资金资产力度,及时收回结余结转资金,确保全年收支平衡。五是坚持向管理要效率。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和评价结果运用,倒逼和督促相关政策、预算安排、资金拨付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做到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发挥财政资金最大效率和效益。

 

云南省统计局副局长 殷国俊发布新闻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有力、成效明显。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较快

       2019年,全省经济总量迈上2.3万亿元台阶(通过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全省经济总量于2018年迈上2万亿元台阶),同比增长8.1%,增速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3096.08亿元,同比增长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全国(5.7%)高2.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5%,比全国(5.4%)高3.1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39.18亿元,增长10.4%,比全国(8.0%)高2.4个百分点。

二、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一是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不断壮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成效明显。全省龙头企业有4240家,比上年增加186家,全省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009亿元,同比增长8.0%。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870.03万吨,继续保持小幅增长。特色优势农产品快速增长,全省蔬菜产量2304.14万吨,增长4.5%。园林水果产量802.73万吨,增长6.0%;茶叶产量43.72万吨,增长3.3%;鲜切花产量139.00亿枝,增长23.9%。肉类生产供应基本平稳,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3%7.5%21.7%,猪肉产量同比下降11.2%,牛羊、禽肉的快速增长对消除猪肉产量下降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是高技术引领工业加快升级。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1%,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23个百分点。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0.7%,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2.6个百分点;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同比增长15.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2个百分点。新兴工业产品快速增长。集成电路产量52696.80万块,同比增长43.3%;智能手环321.88万台,同比增长40.5%;平板电脑140.63万台,同比增长94.2%;单晶硅产量72799.07吨,同比增长183.4%

       三是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消费转型升级。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706.89亿元,同比增长14.6%,实现营业利润330.96亿元,同比增长2.0%,在31个行业大类中有26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实现增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56.3%;市场消费旺盛,全省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2.7%;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1.9%;住宿业营业额增长11.7%;餐饮业营业额增长15.8%。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类中,智能穿戴设备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53.8%,智能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50.6%,零售类中,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销售42.60亿元,同比增长28.2%

三、发展动能不断提高,经济增长基础继续夯实

       一是四上经济单位不断壮大。2019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388家,规模以上服务企业1952家,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6539家,有资质的建筑企业3357家,房地产企业2860家。二是能源工业发展迅速,成为全省规上工业增长最大动力。2019年,随着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能源工业全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300亿元,同比增长12.2%,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贡献率高达41.0%,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至28.0%,改变了烟草行业一支独大的局面。三是重要投资领域增速较快。农林牧渔业增长15.8%,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7%,其中,制造业增长11.9%,采矿业增长1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增长11.0%。其他行业中,道路运输业增长14.7%,建筑业增长5.3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0.7%

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增长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非公经济不断壮大,全年非公经济总量达10954.75亿元,增长8.7%,增速比地区生产总值高0.6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达50.6%,占全部GDP的比重为47.2%,与上年持平。二是区域经济结构优化,各族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66.96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继续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3个百分点,占全省GDP比重为39.9%25个边境县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5%,增速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三是经济活跃度不断上升,企业生产和消费活动明显增强。2019年,全省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3.09万户,同比增长7.7%,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0.3%,投资信心增强。全省公路货运周转量同比增长10.2%,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铁路货物周转量增长12.3%,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9%,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6.7%。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1%,其中,用于个人消费贷款同比增长27.3%

       总的来看,2019年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定,产业调整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效明显。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疫情蔓延,国际国内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云南处于外防输入的最前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下一步,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各项任务,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力争把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确保全年经济平稳运行。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