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闻系列一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州专场

作者:李艾蓉 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时间:2020-07-09 08:54:01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夏万举 彭建清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新闻报道   2020年78日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红河州专场现场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红河州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脱贫攻坚系列发布第二阶段的第六场发布,将由红河州委主要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基层扶贫干部、脱贫群众代表介绍红河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先生;

       中共红河州委常委、红河州人民政府常务副州长李成武先生;

       红河州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红河州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龙刚先生;

       红河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主任张波先生;

       绿春县平河镇党委书记李成昆先生;

       蒙自市山里红苹果产销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王继和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红河州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先生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姚国华书记发布新闻。

中共红河州委书记姚国华发布新闻

       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首先代表州委、州政府和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向大家长期以来对红河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因美丽的红河穿境而得名,北融滇中、南接越南,下辖13个县市,常住人口477.5万,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1.35%,是全国唯一以哈尼族、彝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全州有7个贫困县(其中4个深度贫困县),798个贫困村、21.03万户91.08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数占全省12.07%

       自全面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和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担当,全局工作聚焦脱贫攻坚、重点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方法聚焦户户清,红河各族儿女沐浴着党的光辉,全员动员、迎难而上、决战决胜,奋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在红河两岸的山水之间镌刻下脱贫奔小康的生动画卷。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红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2014年以来全州累计实现减贫88.88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末的19.71%下降至2019年末的0.64%;实现784个贫困村脱贫出列,占贫困村总数的98%;石屏、泸西、红河、元阳、绿春、金平县6个贫困县如期脱贫摘帽。未摘帽的屏边县、14个未脱贫村、全州剩余的22030人未脱贫人口已达到脱贫退出标准,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目标可期,千百年来的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红河儿女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

       “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红河各族群众的小康生活愿景即将变为美好现实。一是稳定增收有来源。我们着力打造北部国家级百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南部山区综合开发区、红河谷经济开发开放带三个板块,聚焦水果、蔬菜、花卉、梯田红米、规模养殖、中药材六大产业,建成万亩以上规模产业带25个,千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67个。培育1942个新型经营主体,覆盖带动贫困群众19.7万户86.3万人,实现产业扶贫和新型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全覆盖。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5.66万人,就业率达68.18%,实现每个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1人稳岗就业。11504名建档立卡人口当上了生态护林员,32100名贫困群众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实现稳定增收。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底的8599元增加到2019年底的12570元,实现年均增长10.9%。二是安全住房全覆盖。全州投入农村危房改造资金29.06亿元,累计实施14.8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实现农村危房全面清零,圆了农村群众的安居梦。投入43.78亿元,建设377个易地扶贫集中安置点,1715375806人贫困群众挪穷窝,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新生活。三是义务教育有保障。我们从严从实开展控辍保学专项行动,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辍学。累计发放资助金54.27亿元,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农村家庭子女因贫困上不起学的情况一去不复返。全州13县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四是看病不用愁。贫困人口100%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全州1145个建制村卫生室全部达标,乡镇卫生院、县级公立医院均达到脱贫成果巩固要求,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服务能力显著提升。五是用上放心水。全州累计投资9.36亿元,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6878件、分散供水工程46800件,农村集中供水率95.97%,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5.09%,农村群众全部用上了干净卫生的饮用水。

        贫困地区面貌发生巨变,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注入强大动力。我们秉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的思想,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还彻底解决了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通信难等“老大难”问题。建设5条南部高速公路440公里,结束了红河南部贫困县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实施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500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9800公里,实现行政村100%通硬化路,打通了贫困地区通往小康的“致富路”。实现所有行政村100%通4G网络、通宽带网络,健全完善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体系,综合发展能力实现质的提升,曾经与世隔绝、散居在高山密林的布朗族、拉祜族2个“直过民族”实现整族脱贫,“一步跨千年”迈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贫困地区面貌的改善,为建设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注入了强大动力。2018年,元阳哈尼梯田遗产区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19年,红河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自贸试验区红河片区落地启动建设,蒙自经开区成为云南省首批“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屏边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2019年底,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11.99亿元,同比增长8.5%,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规划经济发展的总目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的结果,是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协作上海帮扶、社会各界倾力帮助和全州广大干部群众只争朝夕苦干实干的结果。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减贫实践中,我们走出了一条卓有成效的红河脱贫之路,得出五个坚定不移的经验启示。

       第一,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

       我们始终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推动工作、解决问题的金钥匙,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扣两个确保目标,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举全州之力精准施策、攻坚克难。2016年以来,投入各类扶贫资金495.46亿元,连续4年保持资金投入110亿元以上。

       我们明确了县市党政正职抓脱贫攻坚工作十条规定。建立健全五级调度、监测帮扶、网格作战等攻坚机制,组织和发动各级党员干部尽锐出战。全州3158名驻村工作队员常年奋战在一线,1369家各级定点扶贫单位、59500名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

       “一切围绕脱贫干、一切围绕脱贫转,全州上下形成党政干部带头干、行业扶贫有专班、基层一线建网格、全员参与促攻坚的生动局面。石屏县实践八大战法,金平县推行车轮战法,打攻坚战不打疲劳战、打精准战不打糊涂战、打点穴战不打盲目战,确保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工作落实。

       第二,坚定不移把党对脱贫攻坚的全面领导作为根本保证

       我们坚决扛起五级书记抓扶贫的重大责任,做到州县落实、一抓到底。州委充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职能作用,县市党委认真落实一线指挥部职责,乡镇、村组不断发挥攻坚克难的战斗堡垒作用,州县乡村四级书记都成为了脱贫攻坚的明白人、带头人。州级四套班子主要负责同志深入一线开展调度和挂牌作战。州委向深度贫困地区派出驻县督导组每月开展分析研判,从率先摘帽的石屏县、泸西县和州级部门选派18名干部到4个深度贫困县助力攻坚。注重从脱贫攻坚一线识别干部,2016年来,向省委推荐1名贫困县县委书记进入州委常委班子,提拔使用109名优秀干部担任处级领导职务;13个县市从脱贫攻坚一线提拔使用1235名科级干部;按的办法调整贫困县党政正职4名、贫困乡镇党政正职31名。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强化扶贫领域作风建设,锤炼干部硬作风,坚决啃下硬骨头

       在广袤的红河大地上,哪里有贫困群众,哪里就有坚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我们深入实施党建扶贫双推进,明确基层组织建设28条措施,建立覆盖所有乡镇的教育实训基地,培养村组明白人、带头人”9770名,让党在贫困地区的执政根基筑得更牢,广大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以实干践行初心使命。绿春县大头村拉祜寨是典型的深度贫困村,我们探索实践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综合治理综合扶贫模式,从革除陋习入手,安居乐业抓起,抽调精兵强将蹲点驻村,工作队手把手教、肩并肩干,坚决啃下拉祜寨脱贫攻坚的硬骨头

       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头冲在前、干在先,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他们中,有党的政策明白人、基层党员群众贴心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十九大代表刘富珠、高招飘;有坚守公益20余年,获得“2015中国消除贫困感动奖的红河日报社记者好人丁莲;有心系群众、忘我工作,在攻坚一线不幸殉职,捐献器官救助他人的云南好人吴志宏。过去哈尼族同胞口口传唱《阿波毛主席》,如今各族群众唱响了《十谢共产党》,唱出了脱贫攻坚政策结出的幸福果,唱出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群众心向党的同心曲。

       第三,坚定不移把精准施策下足绣花功夫作为根本方法

       我们推动干部下沉一线、全员出战。把挂包干部、乡村干部、驻村队员、党员代表通过网格化的方式,组成小分队,形成战斗队,实现了对建档立卡户网格包保负责。全州上下发起户户清行动,制定户户清指导清单,抓实收入清、住房安全清、教育保障清、医疗保障清、饮水安全清、产业就业清六个清,把两不愁三保障变成了具体的责任目标清单,确保扶贫政策措施兑现到人头、落实到末端。

       我们通过把党员干部、工程技术力量、人民群众三个组织起来,一个村一个村的干,加快了农危房改造进度,保障了农危房改造质量。全州农危房存量最大的元阳县,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金平县2019年组织实施近2万户农危改,清除了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

       我们始终把产业和就业当作增收的主渠道来抓。泸西县探索推广党总支+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社合一、社企共融模式,集中流转土地15万亩,实现了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在全州率先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全覆盖。把千年哈尼梯田增收致富与梯田保护结合起来,推广17.12万亩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做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梯田亩产值从不足2000元普遍提高到8000元以上。与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合作,在梯田核心片区村落实施阿者科计划,将传统村落保护、全域旅游、群众增收紧密结合,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发展双赢,获评教育部第四届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立足红河州劳动力资源丰富这一实际,大力培育尼农门等一批劳务经纪公司,探索政府+中介公司+经纪人+务工企业+农民工的经验做法,组织起来、输送出去,全面提升组织化转移就业程度。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139.2元,工资性收入占贫困家庭收入的70%

       第四,坚定不移把构建大扶贫格局作为根本途径

       脱贫攻坚是一场全民行动。我们切实注重把社会力量、群众力量统筹起来,奏响脱贫攻坚大合唱。国家外交部、中信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重庆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上海市及徐汇区、长宁区对口单位,还包括曾经帮助过红河州的上海市青浦区、奉贤区,对红河州倾情投入、真心帮扶。2016年以来,6家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上海市及其徐汇、长宁等对口区累计投入资金近16亿元,精准实施了产业协作、劳务合作、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项目,派出62名挂职干部与红河人民并肩战斗,与红河各族人民结下深情厚谊,为红河扶贫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中央定点扶贫单位和沪滇帮扶协作有关区县的帮扶下,金平诺玛飞鸡”“进了北京上海大市场,元阳梯田红米端上了一线城市市民的餐桌,贫困家庭的子女通过定向委培成为春秋航空的乘务员,实现蓝天脱贫梦

       州内505家民营企业踊跃担当社会责任,主动对接帮扶578个村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7.03亿元,精准实施1427个扶贫项目,惠及7.96万户37.72万人贫困群众,成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帮扶力量。

       第五,坚定不移把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作为根本抓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始终坚持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与群众的主体作用两个统一,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石屏县率先倡导推行革除陋习促脱贫,以前村里面出了名的酒鬼”“二麻麻,变成了村小组长、带头勤劳致富的榜样。蒙自市发起人畜混居清零行动,全市3602户贫困群众告别了祖祖辈辈人畜混居的历史。绿春县建立动力小站,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奖励、以奖励促生产,引导贫困群众提升人居环境、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目前,全州依托完善村规民约、组建7718巾帼连心志愿服务队、建设816动力小站、打造732个村史室(墙)等16个载体建设,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加速度推动脱贫攻坚质量大提升。

       脱贫攻坚是干出来的。蒙自市西北勒乡地处石漠化片区,2014年全乡的贫困发生率高达94%。为了脱贫致富,当地干部群众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勇于创新、互帮互助的西北勒精神修路、引水、兴业、建房、办学、党建六措并举。如今,这座曾经贫瘠的石头山上,万亩连片的苹果树在石头缝里开了花、结了果,成为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西北勒干部群众共同谱写了石头缝里刨穷根的精彩华章。

       决战脱贫攻坚以来,石屏县广大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全省第一批脱贫摘帽县,形成了新时代坚韧不拔、善作善成的石屏精神。红河南部4个深度贫困县不甘贫穷与落后,大力发扬天人合一、自强不息的哈尼梯田精神,彻底告别了捧着哈尼梯田金饭碗守着贫困的历史。这些动人的故事,折射出全州广大党员干部带领各族群众,在决战决胜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体现担当作为的脱贫攻坚精神,必将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更长的时间里为我们砥砺前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020年,是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军令状”“交总账意识,强化底线思维、风险防范,绷紧弦、加把劲,凝心聚力,坚决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第一,持续巩固脱贫成果不返贫。全面落实“四个不摘”,扎实开展脱贫成果巩固提升行动,坚持帮扶不松劲、脱贫不脱钩,做实做细脱贫攻坚的“后半篇文章”。一是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和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强化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户等“两类人员”的动态监测,做到“一月一监测、一月一研判、一月一通报”。二是实施精准帮扶。我们筹集了4370万元动态监测帮扶资金,综合运用产业就业、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精准施策,扎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帮扶工作,不断提升贫困群众持续发展的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成色。三是强化兜底保障。织密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网,精准认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认真落实“脱贫不脱保”,同时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确保兜准、兜住、兜牢。

       第二,统筹战战贫不松懈。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认真落实好六稳”“六保要求,把做实产业就业作为应对疫情影响的重要举措,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和就业组织化提升,实现产业就业两手抓、战战贫双胜利。抓实产业发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品牌化发展,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深入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依托各级挂联单位定点帮扶、东西部扶贫协作,推进扶贫产品进学校、进机关、进市场、进直播平台。加强小额扶贫贷款政策落实,对有需求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做到应贷尽贷,对符合条件的及时办理续贷、延期、展期。抓实稳岗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通过劳务协作、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扶贫龙头企业等途径,稳定实现转移就业。组建劳务合作社,采用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措施,组织引导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务工增加收入。建立县乡村四级干部联动网络体系,设立村级劳务信息员,按月开展贫困劳动力务工情况动态监测,努力确保贫困劳动力不回流、不失业。大力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进一步规范公益岗位管理使用,对不能外出务工劳动力采取托底安置就业。

       第三,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不脱节。一是以基层党建为引领。持续抓好党建扶贫双推进工作,继续管好用好驻村工作队,大力培养明白人、带头人,切实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二是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持续聚焦三个板块”“六大产业精准发力,支持好带贫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加强扶贫产品认定,努力构建全社会积极参与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三是以富脑袋”“富口袋为核心。持续发挥好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的载体建设,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引导群众自强诚信感恩、自立自强。推广石屏县城乡环境大清理”“大整治攻坚行动经验,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当头炮,提升乡村颜值和百姓幸福指数

       第四,保持攻坚态势不懈怠。一是保持干部良好精神状态。坚决克服松劲懈怠、疲惫厌战情绪,不断强化提升各级干部一线实战能力,保持战斗定力,保持奋发有为、决战决胜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以过硬作风确保脱贫实效,确保屏边县和剩余贫困对象高质量退出。二是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普查。严格按照普查方案和实施细则规范业务流程,完善普查推进机制,制定好路线图和时间表,切实按照既定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好现场登记、数据处理等工作,确保如期完成普查任务。三是讲好脱贫攻坚红河故事。梳理总结好脱贫攻坚期间红河战场上的鲜活实践,讲好党的扶贫政策在基层一线落地落实的故事,讲好各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埋头苦干的精气神,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汇聚正能量、提振精气神,鼓励引导全州各级干部群众接续奋斗。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倾情帮助下,通过红河州各族干部群众的持续拼搏、共同努力,我们必须如期坚决夺取红河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新时代团结进步美丽红河新篇章。

       最后,希望各位媒体和新闻界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注红河、支持红河。多到红河一线采访报道。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