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祥云县紧扣双拥重点工作目标,以抓好氛围营造工作、做好重点工作推进为切入点,持续开展拥军优属和拥政爱民工作,聚焦特色亮点、聚焦政策制度、聚焦工作机制,深化双拥宣传,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科技拥军、智力拥军、教育拥军等方面探索创新,着力打造双拥文化,使双拥工作始终保持生机活力,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用情用心用力谱写了双拥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紧扣重点工作精准发力,抓好氛围营造工作。坚持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责任落实、督查考核四个到位,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区级相关部门年度目标任务、领导干部实绩考核内容以及全民国防教育重要内容,抓难点、创特色、求跨越,有力推动了双拥工作基础更扎实,特色更鲜明,成效更凸显,全面推动双拥工作,使双拥工作发展更加坚实有力。祥云县双拥办制作并管护好前期制作的各类宣传牌、宣传标语,运用双拥主题公园、双拥路、双拥示范街开展好宣传工作,驻军部队加强营区内外双拥宣传和气氛营造,为双拥模范城创建增色添彩。
围绕工作大局精准发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组织管理,严格退役军人党员管理,在各级退役军人服务机构设立退役党组织关系转接“一站式”服务窗口,切实做好退役军人党组织关系接转,建立退役军人党员网格化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将新时代退役军人党员新管理。同时,注重长期在外或流动退役军人党员的教育管理,将享受相关荣誉和抚恤优待与现实表现挂起钩来,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措施,促进退役军人带头遵纪守法,确保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伍不褪色;加强宣传引导,持续开展“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之星”评选活动,落实常态化联系退役军人制度,要多跑基层、多跑一线、挖掘典型、挖掘亮点,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平合和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现代融媒体,加强正向激励,形成榜样力量,广泛宣传身边选树的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关注退役军人、支持退役军人工作的良好氛围。同时,扎实推进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着力发挥“兵支书”模范带头作用,确保退役军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高质量、全覆盖。
深化活动内容精准发力,做好重点工作推进。持续开展好“一卡通”“优待证”等惠军惠民工程,严格落实抚恤补助按月发放制度,加快推进优抚对象医疗补助“一站式”费用直接结算。同时,组织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专场招聘会,为退役军人搭建更好的就业平台。高质量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精心筹备“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做好祥云县英雄烈士及纪念设施大典编纂:拓宽退役军人信息化服务平台功能,强化能力提升培训,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迎接做好部级对创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的复核验收:扎实推动军休“三年集中移交安置”工作,巩固深化军休服务管理机构星级评定成果,确保军休干部“两个待遇”有效落实。
拓展军民共建精准发力,增强双拥工作融合力。全县各级拥军优属出实招、办实事,筹资支持驻军完成输油管道征拆和国防道路建设项目,整修各驻军营区进出口道路30余公里,支持驻军完成6100米电力改造,征收土地用于驻军祥云机场扩建,将驻军饮水纳入城乡饮水规划,全面解决各驻祥部队道路交通、饮水、生活必需品供应等问题。积极创新征兵宣传模式,连续多年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连续多年无责任退兵。春节、“八一”等重要节日,定期慰问部队官兵,军民和谐共处,无历史遗留问题存在。驻军部队拥政爱民出实力、见实效。
驻祥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多方整合资源,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主动投入急难险重任务一线,全力支持地方发展,筹资134万元,为挂钩村修建“爱民路”“双拥路”,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筹资上百万元成立“蓝天农业扶持项目金”,为挂钩村安装路灯、修建公厕、垃圾池、文化广场及师生宿舍,助力脱贫攻坚;筹资160多万元,打造“云鹰”品牌,建设养殖小区,帮助贫困户入股生猪养殖;筹资近100万元扶持城西小学建设发展,军民共建“红军小学”;协调帮助祥云建云水泥厂促成总投资20亿元、总产值15亿元的项目落地投产,协调争取置换部队土地50余亩,积极支持县城更新改造。2019年以来,驻祥部队参与扑灭森林火灾3000余亩,扑救民房火灾30余起,抢救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价值1000余万元,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军地互动活动精准发力,增强双拥工作创新力。积极引导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与,建立祥云县社会化拥军企业、组织、个人目录库,成立全省首家县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慰问和帮扶特殊困难退役军人270多人,社会化拥军广泛开展。每年走访慰问重点优抚对象走访1—2次,“一人一档”规范建档,解决实际问题950个。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拥军新路径,彩云艺术团与驻祥部队举办庆“八一”联欢晚会,驻祥部队组建文艺轻骑队,走出军营进行慰问惠民文艺演出,先后举办祥云县“新春茶话会”等专场文艺演出活动,祥云彩云艺术团和部队联合创作歌曲《云鹰之歌》登上央视,军民实现良好互动互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