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在线新闻 云南麻栗坡:“三治融合”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作者:    来源:    时间:2019-05-28 19:51:09
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近日,环球在线新闻记者从云南省麻栗坡县获悉,脱贫攻坚进入冲刺脱贫摘帽的关键阶段和紧要关头,云南省麻栗坡县构建自治增活力、法治强保障、德治扬正气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通过三治融合,推动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发展环境,推进脱贫攻坚,帮助贫困群众斩断穷根,彻底摆脱贫困。

“自治+进驻”:摸排农村乱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化党的领导为引领,以创新农村基层治理为目标,“一面旗”筑牢战斗堡垒,“新机制”拢起民心民力,“小网格”做实管理服务,“新乡贤”化解矛盾纠纷,深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从政法部门抽调200余名精兵强将组成4个工作组,由县委常委、县政法委书记,县政府副县长、公安局长,县法院院长,县检察院检察长分别担任组长,带队进驻11个乡镇,重点摸排“涉黑涉恶犯罪、涉枪涉毒涉暴、酗酒闹事、聚众赌博、毁坏公共设施、影响民族团结,聚众闹事、阻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恶意骚扰、辱骂、伤害工作人员,越级非法缠访、闹访,思想偏激顽固、妄议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履行赡养义务或赡养人有安全住房而被赡养人仍居住在危旧房屋,不履行送子女就学法定义务,不支持不参与集体公益事业,有劳力但不思发展、等靠要思想严重等行为人员以及各类矛盾纠纷”等问题,截至目前,已开展2轮地毯式摸排,深入村寨1100余人次,走访群众2100余户,摸排出各类问题731条。

摸排中,指导建立完善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民议事会,形成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协商格局,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发挥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引导群众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各项工作,鼓励各族群众共建美丽家园。在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到村到户项目的选择等方面,最大限度让贫困群众参与,把群众的意见建议吸纳到脱贫攻坚决策中,使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更接地气、更体现民意、更科学;在水、电、路等具体项目建设实施中,让群众参与土地协调、环境保护、质量监督、验收评估等工作,需要务工的,优先安排有劳动力的贫困群众参与;在村务管理和村庄环境治理中,注重听取和尊重他们的意见,及时做好村务公开,全面保障贫困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法治+德治”:化解矛盾问题

深化法治实践,点亮法治“航标”,探索制定“群众说、乡贤论、榜上亮”的“道德评议”机制,厚植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用“道德评议”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转变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破解扶志“扶不起”问题,实现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驱动。县工作组与乡镇党委政府共同对摸排出来的问题线索深入分析研判,列出问题清单,分类、因户、因人施策:一是疏导访谈教育一批。四个工作组进村入户,对存在问题对象有针对性地访谈和教育,讲清县委政府的态度,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及法律法规知识,讲明脱贫攻坚不养懒汉,对触犯国家法律法规和造成严重后果影响的要追究法律责任。疏导访谈化解问题线索375条。二是集中教育化解一批。以“老山精神”讲习所为平台,以爱国主义教育、“自强、诚信、感恩”专题教育、“法治乡村、文明乡风”专题教育、扫黑除恶宣讲教育等多种形式开展集中教育11场次1500余人,覆盖11个乡镇。三是依法依规处置一批。对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扰乱社会治安秩序,拒不履行法院判决义务等行为,依法依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相关责任。四是长期跟踪激发一批。经教育有悔改表现的,交由各乡(镇)组织挂包单位和挂钩帮扶责任人,长期跟踪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疏导工作,激发内生动力,摒弃“等靠要”思想。截至目前,731条问题线索已排查化解处理521条,剩余210条正按照“一户一方案”制定措施推进。

“德治+孝道”:倡导文明新风

选典型树榜样,涵养道德淳民风。建立村、社区道德评议机制,发现和宣传忠孝仁义、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舍己助人、善行义举等道德典型,及时曝光不孝敬老人、损人利己等失德典型,用群众的事迹教育群众,引导村(居)民崇德向善,争当真善美公民。一是以殡葬改革“麻栗坡模式”引导教育群众,大力倡导厚养薄葬,弘扬孝道新风,让孝心孝行扎根边疆各族群众心中。二是举办孝道讲座。用大量身边案例“以案说法、以案施教”,深刻分析虐待家庭成员、未尽赡养义务等社会问题,教育群众依法履行赡养义务,引导老年人在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主动寻求法律帮助。三是县妇联、县纪委和县委宣传部联合开展“麻栗坡最美家庭”评选活动,命名一批最美家庭和最美基层工作者,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家庭美德和良好家风家训以及“孝善敬亲”理念。四是签订一份孝道扶贫协议。组织各乡镇家庭有60岁以上老人的子女签订孝道扶贫协议,由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监督赡养义务履行情况,引导群众知孝道、行孝道。截至目前,全县11个乡镇已签订孝道扶贫协议6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