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素、诚实、善良等,是农民的本色和美德。农民的这一本色和美德,历来为人们所乐道和欣赏,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也成为农产品济身市场、打开销路的美誉与资本。对此,有人买土鸡、土鸡蛋或无公害蔬菜等,都找农民买,因为他们最信得过农民。可是,有的农民却在农产品中混杂掺假,甚至违约不履行合同,失去诚信,砸了“农民本色”这块品牌,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保持诚实、善良的本色,是农民寻求富路的资本。不少农民利用这块品牌,为农产品找到了销路,使不少农产品获得放心消费无污染绿色食品的“绿卡”,甚至由此而漂洋过海出口到国外。诚实、善良的本色,让农民有了好声誉,生产加工的农副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少农民靠这一本色和千百年承传的资本,实实在在地从事农副产品生产经营,确保上市成交的农副产品的质量,打造了品牌。但个别人见利忘义,在农副产品生产经营中投机取巧,混杂掺假,以次充好,不按市场规律行事,无序竞争,违约不履行合同等,砸了“本色”的牌子,失信于人,最终落个“老鼠拖秤砣自塞门路”的下场,致使盛产的农产品滞销、烂市、积压,结果害人害已。
诚实守信历来是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人们向往的一片净土。不少人购买农副产品时,在不会鉴别品质的情况下,便持信赖的态度,认为农民出售的此类农副产品货真价实,并据此作为首选条件。正是农民的本色,有着让世人觉得可亲、可信的魅力,成了农产品闯市场、打销路的资本,农民也由此获得卓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令人忧虑的是,有人对传统美德和本色不加以珍惜,凭借人们对农民的信赖而投机钻营,唯利是图,在畅销的农产品中做手脚、玩花样,变着法子赚“黑心钱”,结果因小失大,“一泡老鼠屎搅坏一锅汤”,导致畅销的农产品无人问津,逐渐失去市场,使广大农民损失惨重。前几年,云南省出口部门曾在组织出境的松茸、牛肝菌中通过X光机检验时,查出大量铁钉、铁丝等物,这种人为的“农残事件”,曾引起国内外一些媒体的严肃批评和公开曝光,结果使云南松茸从走俏畅销进入滞销积压的低谷。最终经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使外商不再纠缠云南松茸“农残事件”,才使松茸等农副产品在出口贸易中花谢花再开,再度畅销、升值。
保持诚实守信的本色,就是农民寻求富路的资本。诚实守信这块农民特有的本色牌子,有着“点石成金”的功效与作用,尤其是在农产品经营中,保住本色这块牌,会带来在农产品市场上淘得“一桶金”的好处;砸牌,其结果获得的是“一根草”。砸牌就是砸饭碗,市场经济呼唤诚实守信,农民朋友应亮出品牌,永葆本色,让诚实守信和本色和美德带来更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