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公众旅游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旅游活动中意外事件的发生,保障旅游者的人身与财产安全。10月1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协同贵州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办公室、贵州省统计学会、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云岩区文体广电旅游局、黔灵山公园管理处、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等8家单位在贵阳市黔灵山公园南门广场举办了“旅游安全防范科普活动”。此次活动是构建高校、政府职能部门、学会、卫生系统、景区等多方联动旅游安全治理体系的一次具体实践,旨在为市民游客营造一个安全、文明、舒心的假日旅游环境。
图为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工作人员与本次活动主办单位老师、各协办单位代表合影
活动伊始,各单位工作人员与志愿者提前到位,进行场地布置与物资清点,确保活动流程万无一失。上午9时,活动正式启动。现场通过设立专业咨询台、布置系统化宣传展板、发放科普资料及开展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面向广大游客开展了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旅游安全知识普及。
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其发放的科普资料体系科学、内容翔实。其中,《旅游安全实务手册》分为自然灾害篇与事故灾难篇,系统性地讲解了旅途中最可能遭遇的各类风险及科学应对方法;《旅游避“坑”指南》则创新采用案例剖析形式,聚焦虚假宣传、不合理低价、购物陷阱等九大常见旅游消费乱象,以“坑在哪里?如何避坑?”的清晰逻辑,为游客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防范建议与维权指引,受到了现场游客的广泛好评。本次科普活动发放《旅游安全实务手册》1万余册、《旅游避“坑”指南》2千余册。
活动现场,来自贵州师范学院的师生志愿者在各单位工作人员的协同下,积极为游客答疑解惑,将专业的旅游安全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实用信息。许多游客表示,此次活动内容解渴、管用,有效增强了自身出游的风险防范能力和文明旅游意识。
图为科普现场,学生志愿者正结合《旅游避“坑”指南》,为游客详细解析常见旅游消费陷阱
国庆假期是旅游活动的高峰期,也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期。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假日旅游安全工作,此次联合高校及相关部门开展面向公众的精准科普,是落实旅游安全主体责任、前置风险防控关口的重要举措。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公众的自我保护能力,更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理念。下一步,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将持续指导推动此类科普活动常态化、机制化,不断巩固和提升全省旅游安全基础,为擦亮“安全、舒适、文明”的贵州旅游品牌提供坚实保障。
图为活动结束后,各参与单位代表合影,标志着本次多方联动的旅游安全科普宣传活动圆满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