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铁路开通运营近四年:货物运输成果显著

作者:谢一可 陈应国 杨成    来源:国铁昆明局 环球在线    时间:2025-11-25 17:25:25
报道:陈应国 刁燕燕 方之舟 杨成林 徐龙云 李萍
浏览数:
0评论

       2021123日,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近四年来,这条北起中国昆明、南至老挝万象的国际铁路,已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互联互通的“黄金通道”,为区域经济合作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中老铁路全线累计开行货物列车6.3万列,货物运输突破7100万吨,其中跨境货物运输1600万吨,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货物品类达到3700多种。这条铁路不仅实现了“山不再高、路不再长”的美好愿景,更以实实在在的成果,展现了共建“一带一路”的蓬勃活力。

双向奔赴,构建区域物流新格局

       1118日,一列满载货物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从云南昆明中铁联集中心站驶出,26个小时后将跨越山川河流,抵达老挝万象。在这条黄金线路上,老挝、泰国的天然橡胶、热带水果,中国制造的新能源汽车、机电产品等“双向奔赴”的繁忙图景每日都在上演。

       中老铁路开通前,昆明大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负责人雷文武主要依靠公路、海运运输榴莲。如今,他将公司绝大部分榴莲交由铁路运输,以昆明为中转点将榴莲发往北京上海等地,每年运量达2000柜左右。“铁路运输不仅时效稳定,而且成本更低,让东南亚水果更快、更新鲜地摆上中国消费者的餐桌。”雷文武说。

       四年来,中老铁路运输版图不断扩展,已覆盖老挝、缅甸、泰国、越南等1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31个省(区)市。跨境商品种类从开通初期的化肥、橡胶等10余种扩展至目前的化工、纺织、电气、矿石、农副等3700余种,形成“中国制造南下、东南亚特产北上”的双向高效流通格局。特别是今年以来,截至目前,中老铁路已累计货物运量达2100万吨,同比增长25%,其中跨境货物486万吨,同比增长12.7%,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服务升级,打造高效便捷物流通道

       中老铁路沿线物产丰富,特别是蔬菜、水果、橡胶等产品对运输条件要求较高。为满足市场需求,2025年,铁路部门新投用BNX70运输车140余辆,40英尺背包式冷藏箱300只,总量达1100只;大力升级冷藏集装箱设备,采用先进的温控技术,温差范围可控制在0.1摄氏度,完美契合鲜活产品运输需求。

       在昆明市王家营片区,一座“站外站”——中铁联集昆明中心站鸿运国际物流港应运而生。“我们设立这个物流港,主要目的是实现水果的快速分拨。”该中心站市场营销部经理郭建介绍,“有了站外站后,我们把所有客户集中到这里,实现高效快速分拨,形成了水果的快速销售渠道。”

       “站外站”的建立,为货物运输提供了“一站式”服务,不仅提高了货物中转集散的效率,还提升了铁路货运站的仓储空间、增强了货物集散能力,让中老铁路这条“黄金通道”有了“大仓库”。

       与此同时,铁路部门会同海关以磨憨铁路口岸为试点,全力打造数字化货场,创新采用“铁路快通”“提前申报”等模式,大幅提升跨境通关效率,通关时间从最初的40小时压缩至25小时。跨境货物列车每日开行数量由开通初期的2列增至目前18列,最高时达23列。

降本增效,助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

       中老铁路的开通,不仅改变了物流方式,更深刻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据统计,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以来,沿线有50%的货流由公路转向铁路。万象至昆明之间的陆路运输价格下降40%50%,昆明经老挝至泰国的货运成本降低了30%50%,老挝国内物流成本也降低了20%40%

玉溪市钢铁产业受益尤为明显。2024年,玉溪市钢铁产业实现产值818亿元,而中老铁路的开通在降低钢材产品外运成本的同时,也为钢铁产业转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2024年以来,铁路部门着力保障民生物资运输畅通,实施“定时、定点、定线”“最快运行时速120公里”“固定15辆棚车循环”等“包车”运输模式,积极推动昆明金马村站至西双版纳野象谷站间的城际快速“白货”班列线路铺画落地。

       高效、便捷、优质的班列物流服务,为民生物资流通提供稳定、快捷的物流选择,助力更多企业抢占更宽广的市场空间。今年以来,铁路部门积极响应市场需求,推动昆明至西双版纳“白货”班列从7月份起由“隔日开行”升级为“每日开行”。

       此外,铁路部门还积极协助地方推动沿线40多个产业物流园区规划建设,在沿线重要物流枢纽节点加快布局建设钢铁、有色金属、橡胶等区域性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不断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沿线发展注入新引擎。

       “中老铁路已成为一条联通内外、辐射周边、双向互济的黄金线路。”相关专家表示,随着更多产业和发展规划在中老铁路沿线落地,中老铁路将进一步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载耕耘,硕果累累。中老铁路不仅是一条物理上的铁路线,更是一条促进区域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友谊之路、繁荣之路。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这条黄金通道必将为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回到顶部图片